鹌鹑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

养殖鹌鹑苗有很多优点,不仅成熟快,而且产蛋能力高,鹌鹑年平均产蛋率可达75%以上,仅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获利。鹌鹑蛋壳虽然薄,但是组织严密易贮存。鹌鹑初生时的平均体重为7~8克,1周龄时可达20~23克,平均日增重为186克左右,2周龄时可达40~42克,雏鹑生长发育迅速,所以,鹌鹑苗的育雏期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,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。

      一、育雏前的准备:

      鹌鹑舍场地要选择地势高、远离交通要道、被风向阳和环境僻静的地方,鹑舍建议坐北朝南,以利于采光和通风。选用适合的育雏设备,鹑舍内的地面、墙壁和各种设备以及舍外场地应先进行清扫和冲洗,然后再用合适浓度消毒液做喷雾消毒。进鹑前,再根据鹑舍的容积,进行熏蒸消毒。一切准备好后,在接雏前2~3天,将育雏舍内的温度升到37℃,并且进雏前1~2天,准备好雏鹑阶段的饲料、开口药,等待进雏。

      二、环境控制:

      1、温度。

      育雏成绩的好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雏期的保温工作,刚出壳的鹌鹑,由于腹内的卵黄还没有吸收完全,神经系统还不健全,几乎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,所以保温很重要,尤其是出壳后前3天。幼锥的平均体温在39℃左右,而成熟的鹌鹑体温在41~42℃左右,幼雏在一周内可以达到成熟鹑的体温,这段期问也是鹌钙成活率的关键阶段。  掌控温度不能只依靠温度计,要观察雏鹑的状态。温度过高时,雏鹑表现出张口呼吸,抢水喝,羽毛蓬松并远离热源;温度过低时,雏鹑则拥挤在热源底下,打锥,羽毛竖立,闭眼尖叫,身体发抖,时间过长往往会因压锥引起大量死亡。更重要的时引起以后的生长发育,甚至形成僵雏。

      2、开水与开食。

      出壳雏鹑应在24h内吃到温水,补充体内所耗水分。远距离引种时,应在饮水中加5%~8%的葡萄糖,第3天在饮水中加0.01%的高锰酸钾。饮水后即可开食,在粉料中添加0.1%土霉素粉,以防白痢发生。一般每天喂6~8次,也可任其白由采食,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。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:3日龄3~4g5日龄5~7g,7日龄9-11g11日龄13~15g,15日龄16-18g,采取的原则是少喂動添。

      3、湿度的控制。

      雏鹑从湿度为70%的雏箱中卵出,如果育雏室温度很高,但湿度不足,会使雏鹑体内水分大量散发,影响卵黄吸收脚趾干瘪,羽毛生长受阻,幼鹑易患呼吸道病,体型干瘦,湿度过高,垫料潮湿,幼鸭羽毛污秽粘连,会引起各种病,如拉稀等,育雏期间湿度要保持在60%~65%。

      为了调节好育雏舍里面的湿度,可在育雏舍里面放置水盘,为防止幼鹑进入水盆内淹死,可将吸水性强的毛巾放在水盆内,以调节育雏舍的湿度。

      4、合理的密度。

      鹌鹑密度是的关键所在说明适宜是发育整齐度好坏。虽然鹌鹑具有耐密集饲养的特点,但应该保持适宜的密度,密度过大则饲养效果不佳,发育迟缓,生长不整齐,容易发生啄肛,啄羽毛等现象,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:密度过小,则浪费了设备,相对增加了劳力,饲养成本则相应的增加,因此,要视具体情况,合理安排密度。

      5、光照控制雏鹑。

      必须用充足的光线照射可以使它神经兴奋,增强食欲,促进发育,与开产日龄,开产后的生产性能都有直接关系。光照不足开产时间就会推迟。


鹌鹑自动集蛋笼安装注意事项
鹌鹑养殖繁殖中的注意事项